欢迎登录忻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2021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报告概要

  时间:2021-03-10        大    中    小      来源:省工信厅

    一、“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效 

  工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省规上工业增速全国排名从2016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8位,规上工业企业由2016年的3548家增加到2020年的5400家。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获得新提升。推出了宇航级碳纤维、碳化硅、自主可控计算机、人源III型胶原蛋白等一批重大产品,突破了量子通信、手撕钢、合成生物等重大关键技术。2019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较2015年增长36.9%。

  工业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压减生铁产能82万吨、粗钢产能655万吨、焦化产能4129多万吨;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和数字经济发展专项工程,支持转型项目1144个;大力推动14个标志性引领性新兴产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节能环保成为千亿产业。“十三五”时期,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8%。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增添新优势。聚焦“网、智、数、器、芯”五大领域,出台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大数据、信创等高成长性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部分细分领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十三五”时期,累计培育142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企业,8户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企业,建设运营3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工业绿色发展取得新进步。稳步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加快推进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十三五”期间,累计创建37个绿色工厂、3个绿色工业园区、16个绿色设计产品、2个绿色供应链,绿色生产方式正在加快形成。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全面落实国发42号文件和我省行动计划,国家和省委部署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举办“央企助力山西转型综改”、晋阳湖·首届集成电路和软件业峰会等重大活动,推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十三五”期间累计开行中欧班列373列。

  二、2020年工作回顾 

  一是工业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推动我省口罩、防护服、熔喷布、红外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生产实现“零”的突破,确保全省实现“双零”目标。大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认真做好产供需对接,全力推进清欠工作,加强运行监测分析。2020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全国排名第8位。

  二是一流创新生态构建成效显著。出台构建工信领域创新生态和打造14个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行动方案,着力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创新体系,信创、大数据、半导体、新材料以及新装备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硬核任务”。

  三是新兴产业培育取得重大进展。大力实施“5432”制造业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全面打造14个标志性引领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出台《山西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发布实施支持5G、信创产业、新材料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信创产业形成以百信、长城、曙光等为主的整机制造基地。大数据产业全省已建、在建数据中心设计标准机架达到23.36万架,服务器能力近240万台;百度在综改区建立全国最大的单体数据标注基地。半导体产业形成了第二/三代半导体衬底材料-芯片-封装-应用产业链,烁科晶体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占国内市场50%以上份额。光电产业集聚了一批创新型骨干企业,山西高科LED封装、显示屏规模居全国前列。高端装备重点发展先进轨道交通、煤机、新能源汽车等,太重轨道交通时速350公里标准动车组轮轴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达31万辆。新材料产业在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四个特色领域率先突破,太钢集团特殊钢材料有18种产品国内首创、26种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40种产品成功替代进口。新业态不断涌现,全球蛙新零售平台业务范围覆盖全国27个省市,猪八戒网在太原、长治、晋城落地“八戒工场”,线上线下累计为1万余户企业提供管家服务。做优工业互联网,我省二级节点数量位居全国第十。积极布局新基建,全省累计开通5G基站16281座,开通率居全国第一方阵。新元煤矿、庞庞塔煤矿率先建成井下5G专网,成为全国智慧矿山建设的典型示范。

  四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钢铁行业先进产能占比进一步提升,22户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走在全国前列;焦化行业完成环保督察压减4027万吨过剩产能任务,1800万吨大型焦化产能项目顺利建成,全省大机焦产能占比达到56%;有色行业坚持“延链、补链、强链”,中铝华润一期轻合金项目全部投产,吕梁“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材”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建材行业推动中小企业上规升级,加快推进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潇河园区等项目建设;特色轻工推动成立山西药茶产业联盟和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三品”行动取得新成效。加快绿色化发展,26个绿色工厂、2个绿色园区、10个绿色设计产品、1个绿色供应链入选工信部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新培育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40户,标杆项目5个。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全年新增84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企业,2020年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49.8。

  五是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实施项目建设“百千工程”,省级“双百”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36亿元,86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2020年全省工业投资增长16.4%,增速排名全国第4。发挥技改和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撬动牵引作用,组织实施396个技改和162个数字经济项目。

  六是工信领域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全面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制定出台煤矿智能化地方标准,遴选 10座煤矿和50个智能综采工作面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试点。积极推进电价机制改革,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户终端电价0.3元/千瓦时的目标导向,遴选了442户企业参与两批新兴产业电力交易。成功举办晋阳湖·首届集成电路和软件业峰会,签约项目131个,总投资800亿元。加快推进“十四五”时期5个省级重点专项规划和13个部门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十四五”和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山西实现转型出雏型重要阶段性目标的关键五年,是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力争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 %,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收入规模过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工业比重达到25%,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比重达到25%。

  实现上述战略目标,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一是强化新兴产业培育,提升制造业占比。深入落实“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规划,横下一条心、培育新动能,提升制造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占比,促进转型发展早日出雏型。二是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坚持把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逻辑起点,聚焦“六新”突破,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着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强化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新动能新引擎。聚焦“网、智、数、器、芯”五大领域,强化政策要素保障,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竞争力;加快数字化转型,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赋能作用。四是强化重大改革实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入实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工业和信息化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五是强化市场主体培育,促进工业稳定增长。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产业载体,推动工业运行提质增效,促进全省经济总量全国位次稳步前移。

  2021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以及省委十一届十次、十一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和“两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抓好“六稳”“六保”,围绕“六新”抓项目、建生态、抓双创 、定标准,大抓工业和信息化“11221”振兴崛起工程,即净增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1000家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提质,推进200个制造业转型升级项目和200个数字经济领域牵引项目建设,推动创新生态打造、规上企业净增、技术改造提质、转型项目攻坚、产业集群突破、引智强企开放、工信经济倍增、规划聚焦引领、信创论坛聚力、峰会蓄势赋能等10大重点工程,奋力开创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新局面,确保“十四五”转型出雏型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主要目标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明显提升。

  围绕上述目标和总体要求,重点抓好十大工程:

  (一)创新生态打造工程 

  一是夯实研发活动基础。开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提质达标行动”,确保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速20%目标实现。二是培育一流创新主体。研究制定“1+3”创新主体培育方案,实施“十百千”工程,在规上工业企业中遴选10户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创新领跑计划”,优选100户行业骨干企业实施“创新强筋计划”,筛选1000户有创新潜力的企业实施“创新育苗计划”,逐步形成大中小接续创新,强中弱梯次推进的创新主体培育体系。三是搭建高端创新平台。全力打造20户新型研发机构;坚持以企业技术中心统筹企业创新平台培育,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超过1100户。四是攻关关键共性技术。面向14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实施“双百”行动,重点推进100项基础技术研究和100项关键技术研发,破解技术瓶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规上企业净增工程 

  一是制定配套政策。从财政奖励、税费减免、要素保障、环境优化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助推规上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开展全面调查。组织安排各市县对规下工业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清企业底数,完善基础信息库。三是加强培育帮扶。上半年建立“小升规”重点培育企业库。建立包联帮扶机制,进行动态跟踪,逐户帮扶企业,拓展升规渠道。四是开展专题培训。大力宣贯“小升规”申报流程和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政策知晓度,消除企业升规顾虑。五是加强督导推进。7月上旬要召开全省规上企业净增工程推进会,力争10月份前完成目标任务。

  (三)技术改造提质工程 

  一是全力推动1000户重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全面实施智能制造示范、绿色制造推广、两化融合及信息化、工业转型强基、服务制造创新、军民产业融合、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集群发展等八大技术改造专项。二是倾斜支持“六新”突破。支持布局5G、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等一批“新基建”,突破高性能碳纤维、石墨烯、金刚石等一批“新技术”,发展碳化硅、生物降解聚酯等一批“新材料”,打造轨道交通、智能煤机、通用航空等一批“新装备”,发展全合成润滑油、人源胶原蛋白、LED等一批“新产品”。三是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争取国家技术改造资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等各类国家专项资金向我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倾斜。

  (四)转型项目攻坚工程 

  一是推进200个制造业转型升级项目。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标杆项目和基础产业技改提升项目建设。二是推进200个数字经济领域牵引项目。聚焦“网、智、数、器、芯”五大方向,以10大标志性项目为牵引,带动实施200个数字经济领域项目。三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紧扣项目签约、前期手续办理、开工建设、设备购安等关键环节,加强项目帮扶,掀起“十四五”开局之年项目建设新高潮。

  (五)产业集群突破工程 

  一是全力打造新支柱产业集群。坚决落实省委“十四五”时期打造3-5个新支柱产业的战略部署,全力打造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数据融合创新、半导体、光电、光伏、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煤机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现代医药和大健康、节能环保等14大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二是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建立完善关键工业基础技术和产品清单,加快工业强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煤炭、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特色轻工等传统产业链优化升级。

  (六)引智强企开放工程 

  一是持续深化重点改革。推进氢能产业、煤炭分质分级利用等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开展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培育,培育200户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全面推开智能煤矿建设。完善适应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建立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两长制”。二是强化重大产品创新突破。开展新产品培育专项行动,编制发布全省重点产业新产品推广应用目录,加快推动我省一批高精尖新产品进入全国供应链中高端。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以14大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为重点,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智活动。

  (七)工信经济倍增工程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宏观指导。制定《2021年经济运行实施方案》,滚动分解2021年增长目标,及时通报各市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推动全省按序时进度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是引导存量企业和增量项目共同增长。紧盯增长潜力大的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协调服务,挖掘潜力潜能,确保稳产增产。对预计新增产值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帮扶,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促进早日建成投产达效入统。三是深化电价机制改革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组织各市开展战新企业备案申报,有序扩大政策支持范围,确保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电价优惠。四是加大服务企业工作力度。持续推动服务企业常态化工作,畅通“线上、线下、热线”三位一体企业问题受理渠道,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问题,提高问题解决率和办结质量。五是强化运行监测调度。依托山西工业云平台,完善监测系统功能,扩大监测范围,拓展监测指标,及时掌握运行动态,科学预判全省工业运行走势。

  (八)规划聚焦引领工程 

  一是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1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未来产业等5个省级专项规划和汽车、化工、智能制造、大数据等13个部门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与国家部委沟通对接,力争更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大改革、重要试点纳入国家规划。二是全力抓好“十四五”规划落地见效。健全规划落实责任体系,制定落实行动计划。要做好规划评估,加强督促问效,确保工信领域“十四五”发展规划任务圆满完成。

  (九)信创论坛聚力工程 

  全力承办2021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论坛,组织省内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论坛新品发布、技术交流等活动,依托全国性论坛平台,推动省内企业加强行业间技术交流、供需对接,融入国家产业体系,提升我省信创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影响力。全方位做好我省信创产业“一号工程”战略、政策等系统宣传工作,组织重点地市做好企业、项目对接引进、保障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吸引重点信创企业落地。

  (十)峰会蓄势赋能工程 

  一是推动首届晋阳湖峰会项目落地见效。建立完善峰会签约项目跟踪落地机制,加强对首届峰会重点签约项目的服务跟踪、落地督查。二是全力组织第二届晋阳湖峰会。加强同工信部直属机构、国家级行业协会的联合联动,充分发挥峰会理事会作用,全力办好晋阳湖·第二届集成电路和软件业峰会。按照链条化、集群式路径抓紧谋划、组织第二届峰会签约项目,用好峰会平台,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建立完善峰会常态交流平台和机制,强化峰会平台在生态构建方面的支撑作用,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从技术联合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中小企业扶持等层面,共同建设产业生态圈。